特色诊疗
热点文章
- 02-16浅谈DRG与DIP支付方式
- 10-22王不留行籽的耳穴贴压
- 06-02“十四五”中医药发展规划
- 06-21食品安全宣传周 | 尚俭崇信,守护阳光下的盘中餐
- 03-29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技术
特色治疗
告别失眠困扰,我院治未病科为你找回好睡眠
你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夜晚:躺在床上,数着羊一只又一只,可大脑却异常清醒,窗外的月光、远处的虫鸣,都成了折磨人的存在。长期失眠不仅会让你白天精神萎靡、注意力不集中,还会悄悄损害身体健康,降低免疫力,甚至影响情绪稳定。别担心,中医在调理失眠方面有着独特的智慧,接下来就为你揭开失眠的中医奥秘,助你找回安稳好眠。
一、中医辨证失眠,找准根源是关键
中医认为,失眠的发生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,不同的证型有着不同的表现和病因,只有辨证施治,才能药到病除。
1.肝火扰心型
多由情绪波动大、长期精神紧张引起。患者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,睡着后也容易惊醒,伴有心烦易怒、口苦咽干、头晕头胀、目赤耳鸣等症状。这是因为肝气郁结,久郁化火,火扰心神所致。代表方:龙胆泻肝丸。需要注意的是,本品性味苦寒,不宜长期服用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2.痰热内扰型
饮食不节,过多食用油腻、辛辣、甘甜食物,容易导致脾胃运化失常,痰湿内生,进而化热,扰动心神,引发失眠。患者常感觉胸闷、腹胀,伴有恶心、口苦,舌苔黄腻。代表方:黄连温胆丸。服用期间,应避免食用油腻、生冷食物,以免影响药效。
3.心脾两虚型
长期劳累、思虑过度,会耗伤心血、损伤脾气,导致心脾两虚。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,且多为浅眠,还会有头晕目眩、面色苍白、神疲乏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代表方:归脾丸。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,以免加重病情。
4.心肾不交型
肾阴不足,不能上济于心,心火偏亢,就会导致心肾不交,引发失眠。患者常出现心烦失眠、心悸多梦、腰膝酸软、潮热盗汗、遗精耳鸣等症状。代表方:交泰丸。本品药性平和,但也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。
二、穴位按摩,简单有效促睡眠
除了服用中成药,穴位按摩也是改善失眠的好方法,操作简单方便,随时随地都能进行。
1.百会穴: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,大致在头顶最高处。用拇指指腹端或食指、中指指腹轻轻按该穴位,每次按压3-5分钟,力度以感觉轻微酸胀为宜,每天可按摩2-3次。按摩此穴具有镇静安神、开窍醒脑的作用,能缓解头痛、头晕,改善失眠、健忘等症状。
2.安眠穴:在项部,当翳风穴(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)与风池穴(颈后枕骨下,两条大筋外侧凹陷处)连线的中点。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安眠穴,每次按揉5-10分钟,以局部有酸胀感、舒适为宜,每天1-2次。主要用于治疗失眠,同时对头痛、眩晕、心悸等也有一定缓解作用,能起到镇静助眠的效果。
3.神门穴:在腕前区,腕掌侧横纹尺侧端,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。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神门穴,每次按揉2-3分钟,可起到镇静安神、缓解焦虑的作用,对失眠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。
4.照海穴:在足内侧,内踝尖下方凹陷处。用拇指指腹轻柔按揉照海穴,每次按压5-10分钟,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,每日1-2次。该穴属于足少阴肾经,同时与阴跷脉相通,按摩该穴位可滋阴补肾、安神定志,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失眠、多梦等有一定调理效果。
5.申脉穴:在足外侧部,外踝尖直下方凹陷中。用拇指指腹按压申脉穴,力度适中,每次按压3-5分钟,每天2次。该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阳跷脉,具有调和阴阳、安神利眠的功效,可改善失眠、嗜睡、头痛等问题。
6.涌泉穴:位于足底,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。按摩时,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涌泉穴,每次按压3-5分钟,以有酸胀感为宜。经常按摩涌泉穴,能滋补肾阴、宁心安神,有助于改善失眠。
三、中医饮食治疗
1.黄花菜
又称“安神菜”,具有镇定神经的功效,除了煮汤喝,也可以与其他菜炒成各种美味佳肴。而在改善失眠症状时,主要是坚持每日三餐时喝黄花菜汤。做时将黄花菜先用热水焯半分钟,去除表面过敏物质,再加水以大火煮沸后,再用小火续煮30分钟,滤渣取汤,再加点盐即可。也可以加一些其他菜料,如小芹菜、豆腐皮、香菇等,味道更好。
2.酸枣
酸枣是中药,而酸枣仁更是以助眠闻名。若想用酸枣仁来对付失眠,方法很简单,只要拿它来煮汤或泡茶喝就行了。失眠较多的人,除了常喝酸枣仁茶,还可以用酸枣仁汤来煮小米粥喝,由于小米也含有能助眠的色氨酸,所以这道粥对于改善失眠会有显着的功效。
失眠并不可怕,只要我们找准病因,采用合适的调理方法,就能重新拥有高质量的睡眠。让我们一起借助中医的智慧,告别失眠,迎接每一个精神饱满的清晨吧!
如果失眠症状严重,建议及时就医,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。
联系地址:
酒泉市中医医院综合楼一楼西侧治未病科
联系方式:
咨询电话:18893620273(王医生)